•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蒙古族

    簡要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東亞地區的一個傳統游牧民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此外,蒙古族在俄羅斯等亞歐國家也有分布,鄂溫克族和土族也有時被認為是蒙古族的分支。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盡管這種生存方式在現代社會被弱化,但仍然被視作蒙古族的標志。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而且音樂、舞蹈也在藝術上居于相對顯赫的地位 。

    《蒙古秘史》、《蒙古黃金史》、《蒙古源流》被稱為蒙古族的三大歷史巨著,其中《蒙古秘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著名文化遺產。英雄史詩《江格爾》是中國的三大史詩之一。

    發展史

    蒙古族起源于蒙古高原?!缎绿茣份d有“蒙兀室韋”其“蒙?!笔恰懊晒拧币辉~最早的漢譯名。后來又有“蒙骨”、“朦骨”、“萌骨子”、“盲骨子”、“萌古”等多種同音譯名?!懊晒拧币辉~始載于元代文獻中。蒙古族的族源問題歷來多有爭議,然多數學者的意見認為,蒙古族的族源并不止一個,不能簡單地歸之于古代的某一族。直到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高原諸部族,建立強大的蒙古帝國,蒙古族才真正地形成為一個穩定的發展的民族。因此,追溯蒙醫學,須從原始社會開始,并且要與蒙古族各個部落的醫療保健知識和理論融匯在一起,才能尋找到蒙古族傳統醫學的根基所在。

    理論體系

    蒙醫藥理論體系的顯著特點是:以陰陽五元學說哲學思想為指導的整體觀和對六基癥的辨證施治。六基癥理論把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歸納為“赫依、希拉、巴達干、血液、黃水、粘蟲”等六種。把疾病的本質歸納為寒熱兩種,把發病部位歸納為臟腑、黑脈、白脈、五官等。

    藥用概況

    在藥物學方面,蒙醫藥家們創造了適合于本地區實際情況的獨特的配制法和用藥法等。同時還吸收了西藏、印度等地區和兄弟民族的藥物學理論知識。

    傳統療法

    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了遼闊的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蒙古社會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隨蒙古帝國的興起和強大,同國內各兄弟民族,特別是同漢、藏族之間的往來更加密切,與印度、阿拉伯和歐洲等國家的通商及文化交流也隨之開始,蒙古族經濟、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蒙醫傳統療法及臨證用藥、理論、實踐等諸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提高。

    據史料記載:從13世紀到17世紀初,廣大蒙古地區出現了不少民間醫療方法及方藥,如酸馬奶療法,瑟必素療法(蒙古語,即用牛羊等動物胃內反芻物做熱敷的一種熱置療法),礦泉療法,灸療法,拔火罐療法,正骨療法,飲食療法以及民間用藥方法是是這個時期的產物。蒙古族飲食療法也屬于蒙醫的傳統療法之一。

    蒙藥經方

          蒙藥蒙醫有著悠久的歷史,是蒙古族人民長期同疾患作斗爭的經驗總結,并吸收藏醫、漢醫經驗逐漸形成的。早年蒙古汗國建立前,就有本族的藥劑和療法。蒙古醫學有多種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蒙藥與中藥相似,以草藥為主,是多種草藥研成藥末制成的。治病多用成藥,并總結出飲食療、炙療、罨療,瑟博素療、皮療、溫泉療、針刺放血療、按摩療等方法。蒙古族醫學家和藥學家還寫出一批醫藥著作,如《飲膳正要》、《方?!?、《蒙藥正典》、《蒙醫藥選編》、《普濟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