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佤族

    簡要

    佤族,中國、緬甸的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佤語,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佤德語支,沒有通用文字,人們用實物、木刻記事、計數或傳遞消息。佤族主要居住在中國云南省西南部的滄源、西盟、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和緬甸的佤邦、撣邦等地,中國境內還有一部分佤族散居在保山市、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昆明市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等地。

    發展史

    根據“司崗里”的傳說和滄源巖畫的推測,佤族醫藥可能從“司崗里”傳說之后就已經產生了,到能夠刻制巖畫之時,佤族醫藥已被傳授于民間。如果說,滄源巖畫已有3000年的歷史,那么佤族醫藥應該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

    無論傳說如何,佤族醫藥產生于實踐過程是無疑的。佤族是民間流傳著:“一屁股落地少不了三棵藥”,以形容阿佤山象植物王國和具有豐富的藥物資源,也顯示了佤族人民認識不少藥物。佤族自古以來,同其他民族一樣,在同自然界進行著不休止的斗爭中,以群住洞穴和森林以避風寒和防止野獸的襲擊,采用獸皮、樹皮當衣御寒,取火熟食,以野果、野菜充饑飽食。這就是人們最早期的食品方式,也是人們最早的醫療衛生保健方法。

    佤族人民在同自然界進行斗爭過程中,為了生存,在尋找食物充饑的同時、逐漸識別植物的性味和作用,還對動物和礦物的作用有了認識,發現了可食用的植物或動物,也逐漸豐富了他們的飲食結構。與此同時,也常常誤食有毒的植物和不能食用的動物,時有發生嘔吐、腹瀉、頭暈等中毒反應,甚至發生死亡等情況。經過無數次的嘗試,人們才發現了一些植物、動物甚至礦物,不但可以食用,還可以藥用和治病,對人體有益。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勞動過程中,人們不可避免的遭受野獸的傷害和其他方面外傷,于是采用了這些植物和動物治療。所以,佤族醫藥產生于生產生活和勞動實踐。

    醫藥理論與傳承

    多數學者認為,佤族是由奴隸社會的末期、封建社會的初期進入到社會主義歷史時期的,封建思想和意識不可避免反應在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佤族醫理藥論知識也就不可避免的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

    “魔巴”或“巫醫”的出現:“魔巴”佤族稱為“基”(佤文:Nqan),“巫醫”(佤文:buidonjixsindah)?!镑獍汀被颉拔揍t”,采用什么“天地之論”或“有神論”解釋人們的病因,由于佤族信仰“天地之論”或“有神論”,多數病人登門求“魔巴”或“巫醫”在所難免?!澳О?、巫醫”的社會地位只僅次于頭人的地位。他們在醫術方面沒有什么特長,主要采取“神藥兩解”的手段。

    佤族醫藥的理論依據,是依樸素的辯證觀點為基礎的,認為自然界里有天、地、風、水、木、火、石、氣等八種物質組成。每種物質都由神所賦予的,每種物質都有特性和作用,還有其規律性,這種規律性不能改變,否則會導致各種物質間與人的不平衡不協調,就會導致疾病。

    醫藥養生保健

    佤族崇尚自然,熱愛自然,是一個熱情、好客的民族,最尊貴的客人和朋友來了總是用最好的水酒和最好吃的佤族稀飯(粥)來相待。請吃的東西如佤族稀飯(粥)等,多有養生保健之效,佤族的養生與保健與吃緊緊相連?,F在結合佤族食、藥兩用的食物,對佤族的養生與保健作一番介紹。

    醫藥傳說與趣話

    佤族醫藥的傳統很多,在《司崗里的傳說》中就有“尋找長生不老藥”和“月亮偷走長生不老藥”等傳說。佤族民間也有“魔巴治病”的傳說。而且,很多佤族的藥物(植物)由于其獨特的療效,也有許多的趣事與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