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獨龍族

    簡要

    獨龍族是中國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人口最少的民族,使用獨龍語,沒有本民族文字。獨龍族原有原始群婚的習俗,現已不存在。男女均散發,少女有紋面的習慣。獨龍族人相信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物,相信有鬼。

    獨龍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的獨龍江峽谷兩岸、北部的怒江兩岸,以及相鄰的維西傈僳族自治縣齊樂鄉和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洛等地。緬甸境內也有不少獨龍人居住。

    民族醫藥

    獨龍族是我國22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新中國成立后,獨龍族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由于特殊的歷史發展和地理環境,獨龍族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后,目前仍然處于整體貧困狀態,各項社會事業建設嚴重滯后,獨龍族大部分聽不懂漢語,文盲率最高的達33.07%,農村醫療衛生條件差,缺醫少藥現象突出,整體健康水平與外地差距比較大。建國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獨龍族的發展,盡力調動社會資源扶持獨龍族。學界也開展了多方面、多視角的研究,但獨龍族的醫藥文化研究尚很欠缺。

    一、獨龍族的源流及生存現狀

    獨龍族,自稱“獨龍”,他稱有“俅帕”、“曲洛”、“俅人”等。1952年,根據民族意愿,周恩來總理正式命名“獨龍族”;至2008年底,獨龍族人口共有5600余人。主要居住在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獨龍江流域,是獨龍江地區最早定居的民族。獨龍江鄉位于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西部,地處中緬、滇藏結合部,與印度相近;縣城到鄉政府駐地孔當村的獨龍江公路全長96.2千米,每年從12月至翌年的5月間,大雪封山長達近半年之久,封山期間交通隔斷,行人斷絕,除用衛星移動通訊與外界交流外,獨龍江鄉基本處于與世隔離的狀態。

    獨龍江是我國僅存的原生態河流之一,流域內森林覆蓋率高達89.03%動植物物種保存完好,是動植物的基因寶庫,獨龍江流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

    歷史上,獨龍族長期以來受外族土司、蓄奴主和歷代統治階級的壓迫和殘酷掠奪,加之地處邊遠國界地區,交通極端不便,生存條件十分惡劣,社會發育層次較低。解放前,獨龍族以刀耕火種為主,采集和游牧業占很大的比重,生產工具十分落后,社會分工不明顯,生產力水平十分低下,人民生活十分貧困,處于生存沒有保障、吃不飽、穿不暖、生病靠殺牲祭鬼的生活狀態之中。直到解放后,獨龍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才獲得了新生。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為幫助獨龍族的進步與發展,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從國家、省到州、縣,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獨龍江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通了路、通了電、通了電話、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獨龍族群眾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由于自然條件惡劣、社會歷史發展滯后等原因,進人21世紀,獨龍江鄉仍是一個集“邊境、民族、山區、貧困、落后”為一體的封閉、半封閉河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后,長期排在全國的末位,獨龍族仍處于整體貧困狀態,與內地發達地區乃至周邊地區差距越拉越大。

    二、獨龍族醫藥文化的研究現狀

    獨龍族雖是較少民族,但由于居住的特殊地理環境,為社會和專家學者高度關注并進行了相關研究。通過對歷史文獻的分析研究后發現,學者對獨龍族進行過相對系統研究的有:民族源流、社會形態、民族經濟、原始宗教、婚姻家庭、喪葬研究、語言文字、民族文學、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等研究。單就獨龍族醫藥文化研究的很少或沒有。網絡和數據庫查新也證實了這一點,幻查新顯示,關鍵詞“獨龍族醫藥文化”沒有顯示條目,關鍵詞“獨龍族醫藥”顯示2條;超星知識庫查新顯示,關鍵詞“獨龍族醫藥文化”沒有條目顯示,“獨龍族醫藥”找到相關的條目5條??梢?除了獨龍族極少的醫藥經驗的文獻外,幾乎沒有醫藥文化的相關記載。

    歷史上的獨龍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對自身文化的傳承多為口傳心授,再加之本民族生存環境與世隔絕,對外文化交流較少,客觀上沒有留下更多的可查文獻。而在一些關于獨龍族民族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著作中,對于醫藥文化只是一筆帶過,沒有專題論述。如夏光輔《獨龍族、彝族等民族的醫學遺產》(《研究集刊》1988年第1期)、《獨龍族文化史》(楊煉)、《關于國內獨龍族研究綜述》(解魯云)、《20世紀50年代以來獨龍族調查研究回顧與前瞻》(高志英、閔紅云)、云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編寫的《獨龍族文化大觀》、《中國少數民族簡史叢書·獨龍族簡史》、《中國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査資料叢刊·獨龍族社會歷史調查》均沒有獨立章節闡述??梢?對獨龍族醫藥文化的綜合性研究尚處于空缺狀態。即是說,目前對獨龍族醫藥文化的相關文獻甚少,對獨龍族傳統醫療經驗、用藥特色的調查及整理也還沒有系統展開,更沒有從民族文化的大視野深人研究。也由此,獨龍族醫藥文化研究面臨許多挑戰,特別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現代化的推進,許多原本傳統的生存方式已經被外來因素所干擾,獨龍族醫藥文化也面臨逐漸消失的危險。

    三、研究獨龍族醫藥文化的價值

    怒江大峽谷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文化多元性最富集的區域,獨龍江則又是三江并流的中心區,身處獨龍江峽谷的獨龍族更加備受外界關注。究其原因,除了獨龍江流域具有豐富的世界珍稀動植物資源外,最主要就是獨龍族令人好奇而獨具特色的文化。由于獨龍族的直過特性,獨龍族的認知思想、信仰、文學藝術、社會習俗、道德以及生產生活方式都普遍帶有原生態文化的特色。

    獨龍族文化保留的諸多原生態的文化特色是其民族社會歷史發展階段所決定的,但這種原生態不會固化而停滯不前。20世紀5080年代,獨龍族社會經濟文化發展變化程度大于其以往整個歷史階段的發展變化,從1995年獨龍江公路開工至1999年公路通車,到2009年11月云南省委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幫扶獨龍族人民脫貧”。獨龍族經歷了艱難的發展過程,而近20年的發展變化程度更是天翻地覆。

    2010年1月19日,“云南省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專題會”召開,云南省決定投資56000萬多萬元,力爭3年后建成可全年通車的柏油路。隨著柏油路的貫通,獨龍族身處獨龍江,每年封路封山多達半年之久的局面將徹底改變??梢灶A見,那時進人獨龍江的外來人員將直線上升,獨龍族與外界的聯系增強,外來文化的進入、撞擊、交融,傳統文化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消失。因此,對獨龍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研究任務迫在眉睫,而對獨龍族醫藥文化的搶救和研究尤其緊迫。對獨龍族的傳統醫藥文化進行調查研究,有以下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1、理論價值

    (1)文化是民族的特征和符號,各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獨龍族醫藥文化是其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民族特性的真實反應。身處獨龍江腹地的獨龍族創造了自己的醫藥文化,為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促進各民族的共同進步與發展,必須正視和高度認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積極推進民族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保護和發展獨龍族民族文化,是對獨龍族民族特性的維護和尊重。(3)獨龍族的原生態文化及衍生的醫藥文化,為探索人類醫學成長的源頭、過程和規律以及深人認識獨龍族的世界觀、人生觀、生命觀、疾病觀提供了有力的依據和證據。(4)深入探尋并觸及獨龍族生存發展的智慧和能力,分析醫藥文化對獨龍族生存與發展的影響及作用,更加充分揭示獨龍族的發展原貌,還原其真實。(5)積極推動獨龍族的傳統醫藥文化發展,提高獨龍族的身體素質,為國家“富民興邊”戰略實施和少數民族地區新農村建設及和諧社會建設服務。

    2、應用價值

    (1)以民風民俗為切人點,收集、整理、提煉、挖掘獨龍族的傳統民族醫學文化,從而搶救、保護并傳承優秀的民族醫藥文化,從而保護獨龍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2)保護并優化民族民俗的特性,服務于獨龍族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推動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健康事業的可持續發展。獨龍族的文化資源優勢是潛在的資本優勢,要通過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促進獨龍族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發展,盡快脫貧致富。(4)開發獨龍族醫藥資源,把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