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羌族

    簡要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羌語支,分北部和南部方言。

    羌族自稱“爾瑪”或“爾咩”,被稱為“云朵上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理縣、松潘、黑水等縣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羌族自治縣,其余散居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縣、綿陽市的平武縣以及貴州省銅仁地區的江口縣和石阡縣。大多數羌族聚居于高山或半山地帶,少數分布在公路沿線各城鎮附近,與藏、漢、回等族人民雜居。

    發展史

    羌族、醫藥,是中華醫藥優秀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它逐步形成,并發展為獨特的體系,處處閃爍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光輝。神秘的羌醫、羌藥,使這個古老的民族,生存繁衍,延續至今,愈加昌盛。

    基本理論

    早在2世紀初,羌族人民就懂得用羚羊、鹿胎、鹿糞、麝香、雞膽等動物藥治病,秦漢時期,羌族人民已經積累了較豐富的藥物知識。到了西夏立國后,羌族人的醫藥學有了很大發展。西夏羌人在醫學理論、病理、藥理,以及常見疾病的治療等方面,均己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較系統的知識,西夏醫學己頗具體系。至近代羌族醫藥學隨著國家對于民族醫藥的重視,大量研究者開始了對羌族醫藥的研究,由于羌族和漢族交往密切,其理論又受漢族中醫藥影響深遠,但仍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特色療法

    羌族醫藥有它獨特的用藥習慣,醫療技術主要靠家傳和師承,通過口傳心授、腳踏手指或投師學藝,方藥對換等方式沿襲下來。治療方法和工具比較簡單,多采用牛角罐、挑刺、針刺、放血、火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用藥劑量無統一標準,采取一把、一握、一撮等經驗量法,一般鮮用或晾干用,具有新鮮、味濃、效快的特點。保存了古老的治療方法和格式。羌族民間對藥物采收都有季節性,花一般在春夏采集,根基、種子在秋季采收。四五月收紅毛五加,挖冬蟲夏草,端午挖欠母,立秋挖羌活、大黃、秦艽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