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納西族

    簡要

    納西族(Naximinority)是中國56個民族之一,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絕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麗江市,其余分布在云南其他縣市和四川鹽源、鹽邊、木里等縣,也有少數分布在西藏芒康縣。

    納西族有本民族語言,納西語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納西族在藝術方面獨樹一幟,其詩文、繪畫、雕塑、樂舞藝術名揚古今中外。納西族中家族組織普遍存在,是一個聚居程度較高的民族,瀘沽湖地區納日人(摩梭人)的親族組織保持著比較古老的特征,納西文化受漢文化影響較深。

    醫藥史

    唐代,納西族社會生產得到發展,創造了象形文字,受到南詔與吐蕃的文化醫藥的影響,形成了納西族巫教-東巴教。爾后出現了大量的東巴經典,記述了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醫藥文化知識。如《崇仁播迪找藥》記載了藥物,《點龍王藥經》記載了乳為補益用,《神將藥品經》記載了灑藥。又如《布扎》(祭中風癱瘓鬼經)《幾扎普米》(驅瘟疫鬼經)《送毒鬼經》等,則完全是對病魔、惡神、自然災害的咒語。

    納西族先民很早就以草藥防病治病,民間醫多為巫醫,應用自己實用之醫術治病的同時,也應用其他民族的醫藥手段治病。

    巫醫:原始宗教的巫與醫緊密地結合一起,巫醫跳神治病,首先是占卜、打卦,通過卦的顯示,決定治療方式。一般驅鬼念經,卦不顯示,跳神給藥或施術,巫醫一般掌握20種藥品,以及行施扎針、拔火罐、草藥熏鼻、火草點穴,草藥外用等方法。

    1894年(清代光緒二十年),麗江鳴音鄉冷水溝,大東巴阿普肯命,有一冊東巴醫藥專書《稱恩說律》,書中記載有草藥、動物藥、礦物藥200余種,他據此行醫,醫術精深,當地人民甚為贊譽,此書在東巴之間相互傳抄,為行醫延壽之道。

    納西族醫藥形成多元性發展,明朝以來藏族醫藥學術發展迅速,北移的納西族與藏族混居一起,吸收藏醫知識。清代隨著中醫藥的進入,納西族醫藥增添了中醫知識。民國時期外國傳教士帶進西方醫藥,開設醫院。傳授西醫藥知識。

    民國時期,和純厚搜集玉龍本草標本328種。壓制整理成冊,闡述了納西族用藥,是民族藥與中藥的結合。

    理論體系

    在東巴經中,已經有了諸如“盧色”即“陽陰”、“精威五行”、“金蛙八卦”等內容。它們是納西先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并用來認識世界的,它們是東巴經中重要的內容。就如同中醫學中的陰陽五行學說一樣,云南學者田安寧等也認為這些內容是東巴醫學的理論工具,并指導著東巴們的臨床醫療實踐活動。我們要研究納西東巴醫藥,就必須首先要對它們有所了解。

    民族療法

    傳統民族醫藥對疾病的認識和診療的過程,所使用的方法,不可避免地都會受到各自民族思想文化的影響。從對《全集》以及納西東巴文化的研究中,我們可知納西族的古代先民在其社會發展中創造了東巴教這一特殊的民族宗教形態,蘊涵于其中的醫學思想與其宗教意識是有機結合而分不開的。納西族東巴經里所具有的盧色學說、精威五行學說等哲學方法不僅指導著他們認識疾病,也指導著他們診療疾病。從歷史上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東巴經師既是神職人員又是民間為人防病治病的醫生,自然地他們就用東巴經里的這種哲學思想指導自己的臨床思維、臨床實踐。這反映在他們觀察疾病的各種復雜表現不是刻板的。反映到它對疾病的診治過程中,其診療手段主要與其占卜、巫術和直觀觀察等結合著的,如東巴經《病因卜》以及前述所論疾病觀等。一般情況下東巴經師治療疾病往往與巫術相結合。如在治療方面,東巴師除了應用民間的醫藥方法外,還多表現為在治病前,一般為先念經或咒語,最后給藥及治療;亦有直接用咒語直接給病人治病。另外,在東巴象形文字中,“藥”字是以花上流出來的汁水,可見其字源也在于用草藥汁治病?!冻绨釄D》這部納西族的創世紀書還講到了可以用針灸和按摩來治病。這是記載是很有價值的,這也反映出納西東巴醫藥既有相當發展水平的一面,同時又具有原始狀態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