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民族醫藥
    分享到:

    拉祜族

    簡要

    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

    拉祜族分布在中國、緬甸、泰國、越南、老撾等國家,中國境內的拉祜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瀾滄江西岸,北起臨滄、耿馬,南至瀾滄、孟連等縣。

    發展史

    拉祜族醫藥雖然在民間廣為流傳,但都是口授流傳,沒有文字記載,這就限制了民族醫藥的發展,有些單方、驗方、秘方已失傳或接近失傳;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西醫的不斷滲入,使整個拉祜族醫藥面臨失傳的危險。為了使拉祜族醫藥發揚光大,我們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云南省衛生廳、自然科研基金民族醫藥項目資金的資助下,廣泛在拉祜族聚居的哀牢山一帶,即思茅地區、玉溪地區、紅河州、西雙版納州搜集、采訪、調查。將收集到的有關資料集中進行了較系統的歸納,在這一過程中,以現代醫學理論為指導,注重突出拉祜族醫藥特色。

    醫藥概況

    拉祜族祖祖輩輩生活在哀牢山、無量山一帶,他們不僅以“勇于獵虎”著稱,而且善于認識和實踐防病治病,強身益體的各種植物,獨特的醫藥學知識反應了人與亞熱帶森林環境的長期相互作用的過程,富饒的亞熱帶環境,為拉祜族人民提供了維持基本生活所必須的野生植物原料,狩獵和采集植物的場所,終年炎熱的生活環境和艱苦的生產勞動,容易引起各種熱帶、亞熱帶疾病。在長期實踐過程中,他們逐漸發現積累并利用周圍的植物治病強身的醫藥知識,形成了自己的醫藥特點,自成體系的人體結構診斷與治病方法。近幾年來,我所開展了發展醫藥的調查整理,從中看到祖國醫藥發展的趨勢,值得今后進一步發掘整理研究。

    傳統療法

    治療方法古樸、多樣、簡單易行,拉祜族醫治療疾病方法甚多,且又簡便、易學、易用、易推廣。根據是否用藥物而分為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

    治療用方

    拉祜醫內科是利用當地中草藥資源和自制醫療用具,長期與疾病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民族醫藥。在廣大農村和邊遠山區行醫治病,由于條件限制,群眾有病只知找醫生,分科不細。包括兒科、傳染科和婦科的一些疾病,內容很廣泛。拉祜醫內科治法,以內服中草藥為主,同時采用挾、捏、刮、針等方法,操作簡單,療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