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d id="qssos"><nav id="qssos"></nav></dd>
  • <nav id="qssos"><strong id="qssos"></strong></nav>
  • 首頁 > 中醫文化 > 中醫古籍 > 唐朝 > 正文

    黃帝明堂灸經

    信息來源:國醫小鎮發布時間:2017/11/20

    夫玄黃始判,上下爰分,中和之氣為人,萬物之間最貴,莫不稟陰陽氣度,作天地英靈。頭于日月,呼吸猶若風云,氣血以類江河,毛發比之草木,雖繼體于父母,悉取象于乾坤,貴且若斯,命豈輕也。是以立身之道,濟物居先,保壽之宜,治病為要。草木有蠲之力,針灸有劫病之功,欲滌邪由,信茲益矣。夫明堂者,圣人之遺教,黃帝之正經,紀血脈循環,明陰陽俞募,窮流注之玄妙,辨穴道之根源,為臟腑權衡,作經絡津要。今則采其精粹,去彼繁蕪,皆目睹有憑。手經奇功,書病源以知主療,圖人形貴免參差。并集小兒明堂,編錄于次,庶幾長幼盡涉安衢,欲俾華夷同歸壽域云爾。(按上文已見載《太平圣惠方》)

    至大辛亥春月燕山活濟堂刊

    定尺寸法

    《岐伯明堂經》云∶以八寸為一尺,以八分為一寸。緣人有長短肥瘦不同,取穴不準。

    短手長,取穴不準。

    唐時《孫思邈明堂經》云∶取患人男左女右,手大拇指節橫紋為一寸。以意消詳,巧拙亦有一法,令取男左女右,手中指第二節,內度兩橫紋相去為一寸。自根據此寸法,與人著灸療病以來,其病多得獲愈。此法有準,今以為定。

    點灸法

    凡點灸時,須得身體平直,四肢無令拳縮,坐點無令俯仰,立點無令傾側。灸時孔穴不正,

    下火法

    凡下火點灸,欲令艾炷根下赤輝廣三分,若不三分,孔穴不中,不合得經絡。緣榮衛經脈,氣血通流,各有所主,灸穴不中,即火氣不能遠達,而病未能愈矣。

    用火法

    古來用火灸病,忌八般木火,切宜避之。八木者,松木火難瘥增病,柏木火傷神多汗,竹木火傷榮衛經絡。有火珠耀日,以艾丞之,遂得火出,此火灸病為良,凡人卒難備矣;次有火照耀日,以引之便得火出,此火亦佳。若遇天色陰暗,遂難得火,今即不如無木火也,灸人不犯諸忌,兼去久,清油點燈,燈上燒艾莖點灸是也;兼滋潤灸后至瘡愈已安。且無疼痛;用蠟燭更佳。諸蕃部落,知此八木火之忌,用鑌鐵擊KT石得火出,以艾引之,遂乃著灸。

    候天色法

    凡點灸時,若值陰霧大起,風雪忽降,猛雨炎暑,雷電虹霓,臨時且停,候待晴明,即再下火灸。灸時不得傷飽大饑,飲酒大醉,食生硬物。兼忌思慮愁憂,恚怒呼罵,吁嗟嘆息,一切不祥,忌之大吉。

    背人形第一

    風府

    一穴,在項后入發際一寸大筋內宛宛中,禁不可灸。主頭痛,項急不得顧,暴喑不得言,多悲恐驚悸,狂走欲自殺,目反視。


    大杼

    二穴,在項第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頸項痛,不可俯仰,左右罔顧,癲病螈,身熱目眩,項強急,臥不安席。


    心俞

    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寒熱心痛,背相引痛,胸中滿悶,咳嗽不得息,煩心,多涎,胃中弱,食飲不可,目KTKT淚出,悲傷也。


    膈俞

    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咳逆,嘔吐,膈上寒,食飲不下,脅腹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


    肝俞

    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咳逆,兩脅滿悶,肋中痛,目生白翳,氣短,唾血,目上視,多怒,狂衄,目KTKT無遠視也。


    腎俞

    二穴,在十四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三壯。主腰疼不可俯仰,轉側難,身寒熱,飲食倍多,身羸瘦,面黃黑,目KTKT,兼主丈夫婦人久積冷氣變成勞疾也。

    背人形第二

    風門

    二穴,在第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疼風眩,鼻衄不止,鼻流清涕也。

    \r背人形第二圖\pm-m23.bmp\r

    魂戶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三壯。主背田滿悶,項急強不得顧,勞損虛乏,尸厥走疰,胸背連痛也。


    至陽

    一穴,在第七椎節下間,微俯而取之宛宛中,灸七壯。主四肢重,少氣難言,脊急強也。


    胃俞

    二穴,在第十二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七壯。主胃中寒氣不能食,胸脅支滿,身羸瘦,背中氣上下行,腰脊痛,腹中鳴也。


    膀胱俞

    二穴,在第十九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七壯。主腰脊急強,腰以下酸重,勞損不仁,腹中痛,大便難也。


    仆參

    二穴,在跟骨下陷者中,拱足得之,灸三壯。主腰痛不可舉足,承山下重,腳痿癲疾,尸厥,霍亂,馬癇也。


    背人形第三

    大椎

    一穴,在項第一椎下陷者中,灸七壯。主五勞虛損,七傷乏力,疰氣背膊間悶,項強不得顧,及瘧久不愈也。


    身柱

    一穴,在第三椎下間宛宛中,灸三壯。主癲狂螈,怒欲殺人,狂走見鬼。

    秦承祖明堂云∶主小兒驚癇也?!肚Ы稹窏钚偻?。


    筋縮

    一穴,在第九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驚癇狂走,癲病多言,脊急強,兩目轉上,及目瞪也。

    \r背人形第三圖\pm-m24.bmp\r

    膽俞

    二穴,在第十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胸脅支滿,嘔無所出,舌干飲食不下。


    脾俞

    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腹中脹滿,引背間痛,食飲多,身羸瘦,四肢煩熱,嗜臥怠惰,四肢不欲動搖。


    志室

    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各三寸半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腰痛脊急,兩脅脹滿,大便難,食飲不下,背氣俯仰不得也。

    背人形第四

    岐伯灸法∶療頭旋,目眩,及偏頭痛不可忍,牽眼KTKT不遠視,灸兩眼小上發際,各一壯,立瘥。


    長強

    一穴,在腰俞下脊骸端陷者中,灸五壯。主腰脊急強不可俯仰,癲狂病,大小便難,洞泄不禁,五淋,久痔,小兒驚癇病。

    \r背人形第四圖\pm-m25.bmp\r

    委中

    二穴,在曲內兩筋兩骨中,宛宛是也,令病患合面臥,舒挺兩腳取之,灸三壯。主腳弱無力,腰尻重,曲中筋急,半身不遂。


    背人形第五

    陶道

    一穴,在項大椎節下間,俯而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頭目眩重,瘧寒熱灑淅矣。


    肺俞

    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宛宛中,灸三壯。主肺寒熱,肺痿,上喘咳嗽,唾血,胸脅氣滿不得臥,不嗜食,汗不出,及背強弦急也。


    神道

    一穴,在五椎下間陷者中,灸五壯。主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瘧,恍惚悲愁\r背人形第五圖\pm-m26.bmp\r

    噫嘻

    二穴,在第六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灸五壯。主瘧久不愈者,背氣滿悶,胸中氣噎,勞損虛乏不得睡也。


    陽剛

    二穴,在十椎下兩旁各三寸陷者中,正坐微俯而取之,灸七壯。主飲食不下,腹中雷鳴,腹滿臚脹,大便泄,消渴,身熱,面目黃,不嗜食,怠惰也。


    三焦俞

    二穴,在十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正坐取之陷者中,灸五壯。主背痛,身熱,腹脹腸鳴,腰脊急強也。


    卷下

    夫治小兒之患,診察幽玄,默而抱疾,自不能言也?;蚣刺ブ惺懿?,或者生后傷風,動發無繁至甚,互說不同,既穴默以差訛,則治病全然紕繆。按諸家明堂之內,精選到小兒應驗七十余穴,并是曾經使用,累驗神功,今具編錄于后。(按∶此序已見載《太平圣惠方》)

    正人形第一

    小兒驚癇者,先驚悸啼叫,后乃發也。灸頂上旋毛中,三壯。及耳后青絡脈,炷小兒風癇者,先屈手指如數物及發也。灸鼻柱上發際宛宛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緩驚風,灸尺澤各一壯,在肘中橫紋約上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二三歲,忽發兩眼大小俱赤,灸手大指次指間后一寸五分口陷者中,各三壯,炷如小麥大。

    小兒囟開不合,灸臍上、臍下各五分,二穴各三壯。灸瘡未發,囟開先合。炷如小麥大。

    小兒夜啼者,上燈啼,雞鳴止者,灸中指甲后一分中沖穴一壯。炷如小麥大。


    正人形第二

    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一穴,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癇病者,小兒惡疾也。呼吸之間,不及求師,致困者不少。諺云∶國無良醫,枉死者半,小兒豬癇病,如尸厥吐沫,灸巨闕穴,三壯。在鳩尾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睡中驚,目不合,灸屈肘橫紋中上三分,各一壯。炷如小麥大。

    \r正人形第二圖\pm-m39.bmp\r小兒口有瘡蝕,齦爛臭,穢氣沖人,灸勞宮二穴,各一狀。在手中心,以無名指屈指頭著處是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雞癇,善驚反折,手掣自搖,灸手少陰三壯。在掌后去腕半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小兒瘧久不愈者,灸足大趾次趾外間陷者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內庭穴也。

    正人形第三

    小兒身強,角弓反張,灸鼻上入發際三分,三壯。次灸大椎下節間,三壯。如小麥大。

    小兒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轉更胸起高也。灸兩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穴處各三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根據此法,十灸不愈一二也。

    \r正人形第三圖\pm-m40.bmp\r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在手大指次指兩骨間陷者中。

    小兒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炷如小麥大。

    正人形第四

    小兒驚癇,灸鬼祿穴一壯。在上唇內中央弦上。炷如小麥大。用鋼刀決斷更佳。

    小兒水氣,四肢盡腫及腹大,灸臍上一寸,三壯。炷如小麥大。分水穴也。

    \r正人形第四圖\pm-m41.bmp\r小兒熱毒風盛,眼睛疼痛,灸手中指本節頭,三壯,名拳尖也。炷如小麥大。

    小兒龜背,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風達于髓所致也。如是灸肺俞、心俞、膈俞,各三壯。炷如小麥大。肺俞∶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心俞∶在五椎下兩傍各一寸半;膈俞∶在七椎下兩傍各一寸半。

    小兒臍腫,灸腰后對臍骨節間,三壯。炷如小麥大。

    原標題:黃帝明堂灸經
    上一篇:沒有了下一篇:沒有了

    猜您感興趣